Posted in兽医临床

猫获得性皮肤脆弱综合征的成因与诊断——2024纽约兽医展报道

在2024年纽约兽医展上,皮肤病专家Andrew Rosenberg博士就“系统性疾病的皮肤表现”发表了精彩演讲,聚焦于猫获得性皮肤脆弱综合征——一种由内分泌紊乱引发的罕见皮肤病症。Rosenberg博士指出,这类症状不仅反映了患者的皮肤状况,更揭示了可能潜在的系统性健康问题。

系统性疾病如何表现为皮肤症状

Rosenberg博士指出,皮肤症状往往是系统性疾病的首要甚至唯一外在表现。皮肤的细微变化能为兽医提供诊断的线索,帮助识别潜在健康问题。尤其是患有内分泌失调的猫,其皮肤异常变化可能成为关键的预警信号。

猫获得性皮肤脆弱综合征的病因

在讲座中,Rosenberg博士深入分析了猫获得性皮肤脆弱综合征的成因。该综合征的常见诱因包括库兴氏症(Cushing’s disease)、糖尿病、过度使用孕激素类药物等。此外,罕见情况下,肝病、苯妥英使用及肾病等也会引发该病症。受此影响,猫的皮肤变得异常薄而脆弱,稍有摩擦即可撕裂,甚至出现瘀伤或自发性伤口。

Rosenberg博士提到:“这是一个只发生在猫身上的皮肤综合征。它的独特性在于,病猫的皮肤脆弱到几乎不可触碰。”这种疾病的独特表现,使得兽医团队能够通过细致观察来识别并诊断潜在的内分泌疾病。

患病特征与诊断过程

Rosenberg博士强调,猫获得性皮肤脆弱综合征多见于中老年猫,无性别偏好。病猫的皮肤甚至可能半透明,伴随局部脱毛。临床上,兽医主要依据病史及症状表现进行诊断,尤其是在怀疑患者有库兴氏症的情况下。为了排除其他可能性,兽医团队通常会进行血液检测,以筛查高皮质醇症或糖尿病等病因。尽管皮肤活检是一个辅助手段,但Rosenberg指出,活检结果多为非特异性变化,如真皮萎缩,实际的临床表现更为指向性。

治疗难题与预后分析

在治疗方面,Rosenberg博士指出,控制原发病因(如库兴氏症引起的高皮质醇症)是关键,但该病通常已处于晚期,预后不佳。护理中,患者的伤口管理尤为重要。然而,由于皮肤极度脆弱,缝合非常困难,因此伤口愈合成了重大挑战。Rosenberg博士坦言,多数此类患者最终不得不安乐死。他还指出,多种病因均可能引发此综合征,因此了解疾病的成因非常重要。

他补充道:“尽管库兴氏症在猫中罕见,但医源性库兴氏症(如长期使用类固醇)也会引发类似问题。此外,过去用于治疗猫皮肤过敏的孕激素药物,如己酸甲羟孕酮(MPA),也会导致表皮萎缩。”

病理机制与其他相关疾病

关于发病机制,Rosenberg博士认为,皮肤的脆弱性可能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有关,尤其是糖皮质激素和其他类固醇对胶原蛋白生成的影响。他表示,“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皮肤胶原异常,使得皮肤出现这一罕见的病变。”

此外,Rosenberg博士特别强调,猫获得性皮肤脆弱综合征与皮肤无力症(cutaneous asthenia)或Ehlers-Danlos综合征不同。后者是一种先天性疾病,常见于犬类患者,其成因是先天性胶原缺乏。

结语:皮肤异常的诊断意义

Rosenberg博士总结道,皮肤症状为兽医识别潜在系统性疾病提供了关键线索。在猫获得性皮肤脆弱综合征的病例中,兽医需要采取全面的诊断方法,确定病因变化并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随着兽医学界对内科疾病和皮肤反应关系的深入理解,诊断策略和治疗手段有望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 Rosenberg A. Dermatologic Manifestations of Systemic Diseases. Presented at: New York Vet Show; November 7-8, 2024; New York, New York.
  • Moriello K. Defects of Structural Integrity in Animals – Integumentary System. Merck Veterinary Manual. Published January 2020. Accessed November 8, 2024. https://www.merckvetmanual.com/integumentary-system/congenital-and-inherited-anomalies-of-the-integumentary-system/defects-of-structural-integrity-in-anim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