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7日至8日,在纽约举行的纽约兽医展上,德州农工大学小动物内科教授、胃肠学专家Jörg M. Steiner(DrMedVet, PhD, DACVIM (SAIM), DECVIM-CA, AGAF)发表了主题讲座,深入探讨了“肠道菌群失调”的概念、诊断难点以及最新研究成果。他指出,肠道菌群失调并非单一疾病,而是涵盖多种小动物常见的肠道问题。
Steiner教授表示,“肠道菌群失调”这一术语主要用于描述微生物群的变化,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类情况:
- 抗生素反应性腹泻(ARD): 使用抗生素如甲硝唑后症状显著缓解。
- 泰乐菌素反应性腹泻(TRD): 这种腹泻的具体病因尚未明确,尽管泰乐菌素具有抗菌和免疫调节作用,但其对腹泻改善的机理仍不清楚。
-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 目前是否存在真正的SIBO病症尚存争议,因现有技术难以全面、准确地评估小肠微生物生态。
Steiner教授指出,由于这些症状的病理复杂,我们使用“肠道菌群失调”这一术语作为统称,以简化诊断。然而,这一选择也凸显了小动物胃肠道疾病诊断的困难和复杂性。
肠道菌群失调的症状与临床表现
肠道菌群失调的临床症状与许多胃肠道疾病相似,包括慢性、间歇性腹泻以及体重下降。随着病情加重,患者的失调可能引发更广泛的临床表现,甚至影响其他生理系统。
传统诊断方法的局限性
在讨论诊断技术时,Steiner指出,十二指肠液的定量培养曾被视为评估肠道菌群的“金标准”。然而,这一方法既费时又难以全面反映肠道微生物的全貌,采集过程繁琐,结果也缺乏准确性和效率。此外,普通的粪便培养也无法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Steiner强调,粪便菌群的复杂性使得非特异性培养难以捕捉所有致病菌,因此仅依赖传统的细菌培养并不适合评估小动物肠道菌群失调。
钴胺浓度检测的诊断潜力
测量血清钴胺浓度是另一种评估方法。由于许多肠道细菌会消耗钴胺,钴胺浓度的降低可以间接提示肠道失调。然而,Steiner指出,钴胺浓度偏低的原因可能是肠道受损导致吸收不良,或者是细菌竞争吸收钴胺造成的,因此该方法仅能提供部分诊断信息,适合用于疾病预后分析。
失调指数(Dysbiosis Index, DI)的创新诊断方法
在讲座中,Steiner介绍了德州农工大学GI实验室开发的失调指数(DI)。这一诊断工具利用PCR检测技术,分析粪便中7种特定细菌群的数量和总菌数,通过数学算法生成一个数值(DI)来评估菌群失调情况。DI为负值表示正常菌群,正值则提示菌群失调。Steiner指出,该失调指数特别适用于检测猫犬的慢性肠病相伴的肠道菌群失调,成为传统方法的有效补充。
通过这次分享,Steiner教授希望推动兽医在小动物肠道健康问题上的认知和诊断水平,以更精准和科学的方法应对复杂的肠道疾病。
参考文献
Steiner J. Dysbiosis in Small Animals—What Do We Know. Presented at: 2024 New York Vet Show; November 7- 8, 2024; New York, 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