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商业

韩国制药公司“抢滩”宠物药市场,难掩重重挑战

自2021年以来,宠物药物市场凭借其巨大潜力,吸引了众多韩国制药巨头竞相进入。韩国农村经济研究院(KREI)的数据显示,国内宠物相关产业规模将从2020年的3.3万亿韩元(约合24亿美元)增长到2027年的6万亿韩元。同时,根据Grand View Research的预测,全球动物药物市场预计以每年9.6%的增长率从2020年的1580亿美元增加至2028年的3280亿美元。

然而,尽管有乐观的市场预测和大量投资,作为后进者,韩国制药公司仍在艰难地寻找市场立足点。与国际制药巨头及已有企业的竞争中,韩国制药企业的“抢滩”之路并不顺利。

抢占市场的先锋与新玩家

在宠物药物市场中,领先企业自2021年开始积极布局。Yuhan Corp.推出了用于治疗犬认知障碍综合症(CDS)的药物Gedacure,主要成分crisdesalazine具有对抗阿尔茨海默症症状的作用,可减少淀粉样斑块并防止神经细胞死亡。与此同时,东国制药推出了宠物版畅销药Insadol——Canidol,用于治疗牙周疾病;大熊制药旗下的大熊宠物则推出了酶补充剂Epicle,专为患有外分泌性胰腺功能不全的宠物设计。

此外,GC Veterinary也在宠物药物市场中取得了突破,成功开发了世界首个犬流感疫苗,并为宠物专用配方申请了专利。新进入者同样在努力跟进,Vaxcell-Bio Therapeutics正准备商业化其针对宠物癌症的免疫疗法Vaxleukin-15;Curacle则与伴侣动物新药(CAND)研究团队合作,将人类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治疗药物CU06重新定位,用于治疗犬肾衰竭。

除了这些企业,三进制药和三一制药也在股东大会上通过了章程修改,正式宣布进军兽药市场。

亏损与困境:高歌猛进后的冷静现实

虽然宠物药物市场充满潜力,但现实中的盈利之路充满挑战。大熊宠物去年录得营业亏损7.996亿韩元,较前一年的1.6923亿韩元大幅增加,亏损额甚至超过了公司当年的销售额5.7741亿韩元。同样,GC Green Vet也面临了亏损困境,其运营亏损较前年增加了47%,达到33亿韩元。

激烈竞争下的市场挑战

业内专家指出,虽然宠物药物市场规模在不断扩大,但由于已有竞争者众多,制药公司要在市场中站稳脚跟仍需时日。目前,包括国际巨头勃林格殷格翰(Boehringer Ingelheim)在内,共有900多家企业在激烈角逐宠物药物市场。据韩国动物健康产品协会数据,2020年国内有477家生产企业和441家进口商从事该领域,专注于宠物药物的公司多达172家。

市场参与者的饱和令新进入者面临极大挑战。“国内制药公司刚进入宠物药物市场,因此短期内难以看到明显的回报。”一位行业专家对《Korea Biomedical Review》表示,“面对众多已有玩家,制药公司在市场中立足仍需要时间。”尽管如此,这位专家也强调,伴随着养宠人群的增加,市场潜力巨大。

“关键在于如何在已经拥挤的市场中脱颖而出。”他补充道。另一位行业官员也持类似看法,指出外国产品提前占据市场,推出了多样化的产品线,这使得国内企业面临较高的市场进入壁垒。

此外,在兽药领域,动植物检疫机构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再加上政府支持不足,也使得中小企业开发新型动物药物变得更加困难。

政策助力:政府为企业降低进入门槛

韩国政府计划在2027年前将“绿色生物技术”产业发展成一个10万亿韩元的国内市场,兽药被列为绿色生物技术三大前景领域之一。绿色生物技术是将生物科技应用于农业和林业,通过为初级产品增值,从而创造高附加值的产品。

为进一步促进兽药行业的发展,韩国农业、食品和农村事务部于今年7月发布了关于兽药制造商、进口商及销售商设施标准相关法律的部分修正案立法预告。根据新规定,持有《药品事务法》下的药品制造许可的企业,可在原本用于人类药品生产的设施中生产兽药,从而减轻了企业的负担。

目前,制药公司必须建立专门的兽药生产设施,但新规允许它们利用现有设施来生产兽药,这大大降低了进入壁垒。然而,为了平衡已有的以畜牧业为主的动物药物市场,目标动物仅限于宠物,药物也仅限于22种既用于人类又适用于动物的成分。这些药物适用于狗、猫、兔子、仓鼠等六种宠物,成分包括新霉素、利多卡因、甲苯咪唑、头孢唑林、胰岛素、替米沙坦和肝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