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兽医临床

犬猫心肺复苏(CPR)新指南发布:强调速度与标准化操作

任何接受麻醉的兽医患者都可能面临心肺骤停的风险。

康奈尔大学兽医学院急诊与重症监护科副教授Daniel Fletcher博士指出:“尽管心肺骤停在日常诊疗中并不常见,但麻醉过程中发生的心肺骤停却时有发生。幸运的是,心肺复苏(CPR)通常能够有效地挽救这些患者的生命。”

根据关于心肺骤停流行病学的研究,兽医医学中的自发循环恢复(ROSC)率为35%-55%,而在人类医学中这一数字为61%。与此同时,兽医医学中心肺骤停后的生还率(即出院率)为6%-19%,而人类的这一数据为25%。这些数据显示,兽医领域在应对心肺骤停时,仍面临一定的挑战。

更新指南:根据动物品种差异化操作
Daniel Fletcher博士同时也是兽医复苏再评估运动(RECOVER)计划的联合主席。RECOVER计划最近发布了修订版的犬猫心肺复苏(CPR)指南,强调不同犬猫品种的胸部结构差异及复苏方法的个体化。新版指南不仅更新了心肺复苏的操作算法,还针对不同品种动物的胸部形态提出了具体的操作建议,力求在CPR过程中实现更加精准和有效的施救。

Fletcher博士解释道:“一套统一的复苏方案无法适用于所有犬猫品种,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例如,猫的胸部相对较小,按压更加简便,而狗的胸部形态更为多样,需要根据其体型和品种特点进行相应的操作。

麻醉期间发生心脏骤停,存活率较高
根据研究数据显示,在麻醉过程中发生心脏骤停的患者,其生还率远高于其他情况下的患者。Fletcher博士提到:“麻醉过程中出现心肺骤停的患者,生还并出院的几率是常规情况下患者的17倍,且猫的生还几率是狗的五倍,这主要是因为猫的胸部按压较为容易。”

为了提高兽医领域的心肺复苏成功率,Fletcher博士强调,必须加强麻醉监测,确保及时发现异常并采取相应的复苏措施。

参考资料:

Home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