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基础研究

文献导读:伴侣动物肠道微生物群对行为的影响

近年来,肠道微生物的研究逐渐揭示了其在伴侣动物情绪与行为调节中的重要性。通过“肠-脑轴”这一双向交流机制,肠道微生物产生的代谢物和神经递质可以影响大脑功能,从而对犬猫的行为产生深远影响。本文综述了肠道菌群对犬猫情绪和行为的潜在调控机制,为未来非药物行为调节提供了新的视角。

肠道微生物:从消化到情绪的多重作用
随着DNA测序技术的发展,研究人员开始全面认识伴侣动物肠道微生物的复杂性。肠道微生物不再仅仅被视为消化系统的参与者,而是通过复杂的生物化学途径直接或间接地对伴侣动物的健康和行为产生深远影响。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在稳态时有助于代谢平衡、免疫调节,而一旦菌群失衡,就可能导致焦虑、攻击性等行为异常。

肠-脑轴:沟通肠道与大脑的桥梁
“肠-脑轴”是指肠道和大脑之间的双向交流网络,通过代谢产物、血清素、GABA等神经递质的传递,影响着伴侣动物的情绪和行为。肠道微生物产生的短链脂肪酸(SCFAs)能降低肠道pH值,并通过迷走神经影响中枢神经系统(CNS),从而对情绪产生调节作用。此外,特定肠道菌群参与血清素等神经递质的合成,这些递质对情绪稳定至关重要。

饮食结构与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
饮食对于犬猫肠道微生物群的组成及其行为有重要影响。例如,研究显示,高蛋白饮食可增加Fusobacterium等菌群,促进蛋白质发酵;而富含纤维的饮食则增强了Bacteroidetes的比例,有助于分解复杂碳水化合物并生成有益的SCFAs。此外,益生菌、益生元等添加剂也能调节伴侣动物情绪,改善分离焦虑等行为问题。例如,接受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 PS128益生菌的犬表现出攻击性显著减少,说明菌群调节在非药物行为干预中的潜力。

压力和菌群失调:行为异常的诱因
伴侣动物的压力和情绪波动与肠道菌群失衡密切相关。长期压力会导致肠道菌群结构失衡,继而引发肠道和系统性炎症,甚至影响行为。焦虑的犬猫往往表现出吠叫、攻击、躲藏等行为异常,而稳定的肠道菌群则有助于情绪调节,缓解压力带来的负面影响。这一发现为情绪与行为问题的调节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

未来应用前景
作者指出,通过肠道微生物的调节,如膳食调整、益生菌补充等方法,能够为伴侣动物行为改善提供非药物干预的可能性。未来,兽医学可以借助菌群调节手段来实现更温和、更具可持续性的行为调控,提升伴侣动物的生活质量与福利水平。这一方向不仅推动了伴侣动物的行为研究,也为宠物健康和管理提供了新的探索空间。

原文链接:

https://www.mdpi.com/2813-9372/1/3/15